close

P1030428.JPG

家傳 自創炒米粉

 

話說   有一天

不小心看到電視上播放

型男大主廚--阿基師炒米粉

讓我眼睛為之一亮

引發我的好奇心與開心

好奇的是大師的炒米粉,一定非常的優(一定要學)

開心的是,至少我想擺脫我那歷久不"衰"--搞剛的炒米粉

很認真的再到You Tube復習一下

http://agtip.blogspot.com/2010/03/blog-post_5355.html

大師果然厲害,三兩下就搞定,當然了 看完後就來如法泡製一下吧!

確實比我那囉哩叭唆的料理快多了

結果ㄋㄟ

大家品嘗後鴉雀無聲 ,不發一語

好   終於有人開口了------少了洋蔥的甜味 

謝謝! 這句話很重要 

我們家還是愛細米粉,也不能少洋蔥的甜味,而且希望高麗菜還要更多些

媽媽在生氣ㄌ ....姑姑在生氣了(有時候也會聽到這個聲音),

這是他們的慣用語(哈哈!)因為大家都默默無表情

所以 老媽是想要罵人,大家都不能改變一下嗎?

換一下口味會怎樣 有什麼關係!.......

不過.....其實我也比較習慣以前的味道與口感

(對不起!)我們全家都患了同樣的錯。

還有一點  我們家是青菜"控"

(青菜這件事 只有在家製作才能加量不加價,嘿!嘿!嘿!)

來吧! 趁記憶衰退前 紀錄一下

食材:
細米粉一包(40元)、後腿肉絲4兩、青蔥2根、大蒜5粒、紅蘿蔔一小根、高麗菜1/4顆、開陽(蝦米)1小把、香菇數朵、洋蔥一顆

調味料:
沙拉油、豬油、醬油、烏醋(五印醋)、魚骨粉、高湯(龍骨)、鹽

做法:
香菇泡軟切絲、開陽泡軟備用、高麗菜切絲、紅蘿蔔切細絲
 P1030402.JPG

P1030403.JPG 

P1030404.JPG P1030406.JPG

高山高麗菜(東門有一家自營自銷,種在烏來再進去的福山)

P1030401.JPG

豬龍骨高湯(記得加一點點醋一起熬煮 可增加鈣的吸收)

加映一場

P1030409.JPG 

順道煮了一鍋蘿蔔湯+鳕魚丸+萬華的珍珠餛飩(炒米粉配蘿蔔湯好像是一種不成文規定)

接下來

P1030408.JPG 

蒜粒拍碎

P1030410.JPG 

細米粉一包(這包米粉一定要詳解,標題寫說"東門"是因為一直是在東門買的.這家才是我們要的口感,而且一定要細的....它有分粗/細)就在金山南路興記水餃對面那條左手邊約第六家吧!旁邊就是每次排隊排很長的正宗中壢客家食品的旁邊。

 

要開始了.......

P1030411.JPG 

終於開始了(前置動作挺囉嗦的)熱鍋先用豬油少許  爆香香菇,至有點焦黃P1030412.JPG 

 

再爆香開陽(蝦米),蒜、蔥

P1030413.JPG 

此時改加沙拉油炒軟洋蔥(一直都保持中火),剛剛的香菇等炒料,我會推到旁邊(避開火苗,以免過焦)

(此刻 如果你吃辣,千萬勿錯過加小辣椒,他的香氣會沖天,而且可增添色彩。很可惜!除了我之外,沒人敢吃辣。)

P1030414.JPG 

再加一點豬油炒肉絲較香,一樣肉絲在中間,其他食材推到一邊

 

P1030416.JPG 

全部一起拌炒(在此之前均保持中火)現在調為略大些,在香味四溢時,沿鍋邊淋上醬油和五印醋,有時我會再加一點酒是去肉的腥味(這時他的香味和生炒鱔魚有點像)

P1030418.JPG 

P1030421.JPG 

把這些炒料起鍋另盛

原鍋再放一點油,用中小火,加一點蒜和蔥爆香後,鍋邊淋上高湯約半碗(視搞麗菜的含水量而調整),炒軟紅蘿蔔和高麗菜

P1030423.JPG 

 

P1030424.JPG 

米粉清洗乾淨,放入鍋中拌炒

P1030426.JPG 

加上剛剛的炒料,放一半一起拌炒(記得要留一些最後擺盤用)

P1030427.JPG P1030428.JPG

一直不停的拌炒,此時可依個人喜好調味或調色(醬汁或醬油)/我看阿基師在燙米粉時就加醬油調色,我的米粉不用燙,只清洗乾淨。

P1030429.JPG

盛出擺盤拍照(太急了沒把它們擺美麗一點)

P1030430.JPG P1030431.JPG

帶便當光米粉有點孤單,還是加個滷蛋和青菜,在營養上好加分,有焦慮症的老媽我也較安心。

 

 

P1030435.JPG  

P1030436.JPG P1030434.JPG

 另裝了兩盒要和好朋友分享的

P1030432.JPG

好了! 大功告成 ,有些照片實在有些模糊,有失美感 

全程 一個人自導自演

 且勿太苛求!

因為 它只是一個紀錄而已(下次再加油)

PS:用兩種油的原因是,爆香時是豬油比較香。炒軟時才時用沙拉油兼顧健康(例如洋蔥和高麗菜)。

     醬料可依個人喜好,加蠔油加胡椒。

     醬色亦可依個人視覺調整。

    先前我喜歡炒花枝,會更有香氣,因為有人不愛,膽固醇較高也是原因之一。

這道菜的重點是,因食材的不同性質分開處理,醬料炒完一定要盛起,最後在一起拌炒,才能吃到每一個食材的原汁原味。

家傳    是娘家媽媽炒麵的手法

自創炒米粉   是我把麵改炒米粉而已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